汕头潮州揭阳领导会议共商合作机制,交通枢纽规划出新规,产业文旅协同打造潮汕品牌
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主要领导这次凑在了一块,倒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但第一次以都市圈联席会议的方式摆开了桌子,一开场就审议了《推进汕潮揭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不止说说而已,还来了份今年内具体合作事项的清单,三市从分家独立到现在又要“抱团”,生怕再错过什么大事。这个联席会议的气氛还挺热烈的,三市的书记、市长都到了现场,彼此握了握手,神情里还有点谨慎的互相打量——谁都明白,协调可不是嘴上一句“协同”,背后资源利益多着呢。坐在旁边的工作人员低头翻着文件,生怕漏掉哪个争议点。老师我对这种场合最有兴趣,隔壁的小李也忍不住感叹:“这么多年,终于坐下来摊开聊,广东东部要变天吗?”
说到这三市吧,经济总量加起来能到7000亿,汕头最高,揭阳、潮州相对小点。这个数在全国也能混到四十多名,但和珠三角那些玩得风生水起的城市一比,就还是有点让人心塞,你看广州、深圳动辄万亿级,谁敢比啊。除了数据,三城分家不过三十多年,实际上历史上曾是汕头“一家独大”。那会儿汕头气派得很,GDP进了前30,后来拆分,各自独立结果资源、人才,一分三就稀释了很多。老师我记得90年代的时候,潮汕老乡饭桌谈起来都很感慨,说拆分之后这块地方的格局变了,项目拿不到、行政壁垒弄得各自为战,有种鸡腿中间肉厚四周瘦的感觉。小张还打趣:“都怪那次分家,潮汕本来能冲到更高。”
回过头看,资源分散以后,三市还时不时争抢项目,有的交通枢纽重复建设,浪费潜力。这几年,广东省上层也意识到这点,先后定汕头为潮汕中心城市,还下文件说要引领粤东协同发展,不再让珠三角虹吸过多人才,让东部自己抱团成长。都市圈的想法其实这些年一直酝酿,这次借着会议真落地了,老师我忍不住想象,当年如直接合并,会不会现在早就跻身全国百强了?不过你也懂,行政体系的盘根错节,谁都不好协调,现在如此细致讨论合作机制,显然是吸取了过去的教训。
这回会议上还聊到如何具体“抱团”,关键是破除行政壁垒,说起来就挺复杂:设了个半年轮值制的联席会议,书记市长组领导小组,下面又拆分成人社、生态、交通、文旅等一堆专项组,每月小组商讨、每季大组协调,弄了个三地联动的网络。老师我觉得这套设计有点像把会议开进了家长会,大家都得轮流发言,谁都不敢偷懒。可别小看这个流程,以前大家都是各忙各的,现在一个月一次讨论细节,光政务系统就整合了,去网上广东政务服务网,“汕潮揭三市通办”能一站式查护照、社保互转,老百姓跑腿少了不少。隔壁邻居阿姨还跟我吐槽往年去揭阳办事绕来绕去,这会儿终于不怕多地跑了。
不过,说到交通那才是粤东闹心的老问题。这里11119平方公里,面积是一回事,枢纽却是分家之后为了彼此平衡,空港在揭阳,深水港给了汕头,高铁站给了潮汕,可没想到表面平分,三地居民出行却不方便,谁也不占便宜。小王去年赶高铁去汕头机场,发朋友圈说“折腾得像绕广东一圈”。老师我去了一次,的确,打车一两个小时不说,换乘折腾,公交没理顺,谁也不得劲。会议这次提到要破局,“一环一射线”城际铁路方案新鲜出炉,把汕头、潮州、机场、揭阳几个核心点串成半小时圈,一下让城市之间成了串珠链。交通上的突破感觉得让不少人松了口气,老师我看了蓝图,真心希望别又是纸上谈兵。旁边同事调侃:“缺点钱而已,真建成了,我请你们到机场坐趟飞机去潮州吃牛肉丸。”
交通不是孤立,还有公路港口群、航空服务、同城化公交线路,甚至议到普宁城际铁路预案。三地能否将数十个大型项目落地,摆在今年的任务清单里,有22项细致合作任务,29件重点推进事项以及19个重点工程,胆子真不小。老师我忍不住翻旧账,广东很多“圈子”规划漂亮,但具体落实起码得盯紧,今年是不是能开工,中途钱给谁,谁负责运维,再有个小摩擦就容易拖延。小李爱开玩笑:“别到年底又一堆计划等着明年决算。”
说白了,光交通和政务融合还不够,骨头还得看产业是不是能抱团。方案里说得明白,三市不仅要做传统产业升级,还得数字产业聚集、协调新材料产业链,要学长三角模式,四大重点产业(集成电路、医药、汽车、人工智能)的联盟也被搬出来做案例。老师我住在楼下的张大爷说,长三角经济圈能做到会员单位五百家上下游联动,汕潮揭真敢学吗?可现实是这三市各自家底没那么厚,汕头高校数量一只手数得清,揭阳、潮州也是一两所本科院校,说到搞产业研发资源分享,倒还不如先把“高教+科技”联盟做起来。会议里提到要共享研发平台,这倒是有点实际,靠单打独斗怕是难翻身,“人才、项目、土地谁给多?”三市书记肯定私下还得多敲几遍桌子。
说起三市轻产业里的合作,老师我耳朵一立,“文化共融、旅游联动”最有戏。潮汕的文化底子厚,潮州古城、广济桥本地人都夸传统韵味,商贸、文旅本来就是三地同根同源。胡教授说海外有1500万潮汕华人,三市要用这点打造“潮汕文化之都”,共塑旅游品牌,客源广吸引力大,至少文化交流、旅游线路比搞硬核产业容易见成果。老师我想,如果能把潮汕庙会、茶文化、新潮美食宣传出去,三地老乡估计要乐翻了,有事没事还要带外地朋友来观光引流。小区门口开了家潮汕牛肉店,老板就是揭阳人,这种文化认同感直接拉近了三市民心。
三市这次“抱团”,既有行政协调机制,又有交通枢纽和产业协同的目标,文旅领域更是出奇制胜,目前看方案虽然密密麻麻,落地关键还看资源怎么分、好处怎么均、人才如何留。老师我感慨,倘若真能把这些事办成,粤东潮汕的老矛盾倒也可能迎来新拐点。再对比珠三角以往发展,汕潮揭的都市圈模式能否蹚出新路,未必能一步到位,但起码这次大家能坐下来正儿八经谈机制、谈利益、谈民心,这几场会议后的变化,值得敲黑板提醒:“方案有了,一切只等人情世故和行动落地,广东东部如果能把协调机制做得服水土,哪怕前些年落后的数据也未必不能反超。”
配资炒股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