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观影,感觉良好!”近日,于9月5日上映的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引起了热烈反响,上映两天时间影片总票房就已突破1000万。从太空的壮美与地球的绮丽,到空间站内的生活与工作日常。从惊心动魄的出舱任务,到航天员与地面家人的温情互动。影片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为蓝本,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宇宙奇观和太空生活中不为人知的细节。
窗外是蓝星,窗内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吃饭、喝水、剪头发,在地球上简单不过的事情,在太空中都需要克服万难才可以完成。航天员并非天生伟大,他们也有对浩瀚宇宙的畏惧,但他们毅然选择将个人梦想装进祖国的航天蓝图去挑战生命和心理的极限。每一次校准仪器、清洁设备、完成实验,都需极度专注、格外谨慎。在无垠的深空,每一寸移动皆是人类探索精神的勇敢践行。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仅闪耀在苍穹之上,也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坚定胸怀家国、志存高远的理想信念,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坚守本职,锐意进取的勇气去攻坚克难,以勇于探索和敢于突破的奋斗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
窗外是蓝星,窗内是薪火相传的奔赴。回望中国航天之路,1970年,激昂的《东方红》乐曲奏响太空,开启了中国航天新纪元。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实现千年飞天梦,到“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我们叩问苍穹的脚步从未停歇。每一次精准对接,每一句“感觉良好,是无数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的执着攻关。正如航天员王亚平在影片中所说,这是“万千人马的全力以赴”。他们隐姓埋名于戈壁荒漠,伏案钻研于实验室,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凝结着无数赤子之心的协同攻坚。正是这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这份“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坚韧,让中国航天一次次创造奇迹,也指引着我们在代代相承的奔赴中续写着永不落幕的华章。
走出影院,抬头仰望,脑海中回响着电影里说的“因为有了人类,地球才能在宇宙中如此与众不同”。这是我们生存的蓝色地球,这里有我们伟大的祖国,更有无数薪火相传的中国航天人。星河浩荡,征途未已,中国航天必将承载着民族的期望,继续破晓前行,奔赴更灿烂的星辰大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彩虹(“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责任编辑:伍佳佳】
配资炒股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